高級系統架構師
課程對象:
技術負責人,項目負責人,架構設計人員,系統設計分析人員,高級技術人員等。
?
培訓目標:
???培訓內容從實用性、規范性和系統性出發,通過培訓使學員掌握軟件架構的基礎知識、設計原則、設計模式、設計方法,熟悉主流架構技術,了解規范的軟件項目管理流程,并且通過一些典型的案例,揉合講師的大型項目經驗,以項目過程中的問題帶動原理的描述,從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有重點的講清問題,使其達到高級系統架構師的基本要求
?
培訓內容:
?
第一單元:軟件生命周期與軟件架構介紹
一、 軟件架構介紹
1. IT行業的人才結構與軟件架構師的定位
2. 軟件架構師應掌握的知識體系
3. 軟件架構設計的特點、層次、分類
4. 軟件架構的主要理論、方向和趨勢
5. 軟件工廠,實現軟件開發的產業化
二、 軟件生命周期進程模型介紹
1. RUP與XP
2. Agile與CMMI
3. MSF
第二單元:技術架構視圖─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原則與模式及方法論
一、 衡量軟件系統質量的標準
二、 面向對象設計的基本原則
三、 用GRASP模式指導架構設計:
四、 軟件架構設計的關鍵因素
五、 案例分析:
第三單元:用UML輔助系統分析與設計
一、 UML中的常見疑難問題辨析
1. 用例圖
2. 類設計
1) UML中關系的辨析:
依賴關系、關聯關系辨析;聚合,組合辨析。
2) 類設計中的常見問題:
1) 一些常見但易混淆的類關系圖;
2) 熟悉類的自關聯形式;使用關聯類;
3) 一些易混淆的重數表示方法
4) 建模為對象與建模為屬性 / 建模為方法與建模為對象的辨析。
二、 借鑒RUP的設計過程。
1. 全局分析:
選用架構模式;識別關鍵抽象;標識分析機制;常見的分析機制
2. 局部分析:
提取分析類:
分析類的類型劃分:邊界類、實體類、控制類,分析類在模型中的位置,邊界類的復用,控制類的變通。
分析動態場景:
消息與責任;事件序列在邊界、實體及控制類間的原則;控制類在交互圖中的表現特征;交互圖的正確性。
整理分析類:
分析類的責任和關聯關系;動態與靜態的關系;確定類的責任;設計類和子系統接口。
三、 實踐:
四、 投遞系統分析設計。
第四單元:設計模式與軟件設計思想
一、 GOF設計模式。
二、 設計模式深入討論:
三、 常用的軟件架構風格及適用情況分析:
1. 系統軟件
2. 分層(Layer)、管道和過濾器(Pipes and Filters)、黑板(Blackboard)
3. 分布式軟件
4. 經紀人(Broker) 、客戶/服務器(Client/Server)、點對點(Peer to Peer)
5. 交互軟件
6. 模型-視圖-控制器(Model-View-Controller)、顯示-抽象-控制(Presentation-Abstraction-COntrol)
四、 SOA的設計思想:
1. SOA的概念。
2. SOA的設計目標
異構性Heterogeneity;可伸縮性Scalability;適用性Availability;分布式Distribution; .機動性Flexibility;可見性
五、 典型案例分析:
六、 媒體顯示、數據采集系統、編輯器、文件解析器。
第五單元:架構設計實踐
一、 靜態設計:
二、 模塊間的通信及耦合設計:
三、 動態設計:
四、 模塊調整:
第六單元:軟件系統架構設計案例分析